作者:殷聚豪
当前多数工程建设企业均将进军片区综合开发业务定位为“十四五”重要战略发展方向。通过投资进入片区综合开发业务领域,成为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的操盘者,一方面可以使得工程建设企业在片区开发建设相关的业务领域占据更为有利的生态位,充分带动传统主业发展,从而提升工程建设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实施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政企协同建设、联动招商、干部交流等活动,加快地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招商引资和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将给工程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融入地方经济,实现区域深耕发展。
片区开发普遍采用ABO模式(一般指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模式,即政府将项目以授权的方式交由相关企业建设、运营),在此环境下,产业导入能力将成为工程建设企业在片区综合开发业务领域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产业导入的核心思路是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但是只有做到产业精准导入,锁定符合区域发展的优质项目,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擦亮工程建设企业在片区综合开发业务领域的名片。
那么工程建设企业应如何进行产业精准导入?
所谓产业精准导入,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基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度剖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上中下游相关材料供给、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导入。
首先要开展区域基础调研工作。深入区域进行调研,调研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地方政府建议片区发展的产业;省里或者市里明确发文鼓励发展的产业;区域中心城市可能转移的产业;周边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县/镇的优质产业;现有产业基础上可升级的优势产业;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契合的产业。摸清区域当前的产业集聚度、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产业配套(生产性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配套等)以及代表性企业发展状况等。分析判断该区域的优劣势产业,明确该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基础。
然后进行产业案头研究。在掌握产业发展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剖析产业链的构成及产业价值链,明确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未来趋势,为产业的精准定位提供信息支撑。在此阶段应根据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情况、地方政府当下诉求等筛选标准,排除发展可能性较小的产业;排除产业发展阶段已属于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的行业;排除对区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业(亩均产值低、高污染等);排除与周边同质化严重的产业;排除当地政策限制的产业;排除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与园区不符的产业;
最后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以区域基础调研和聚焦产业案头研究为基础,围绕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思路(所谓造链,是指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融入创新应用,构建新的产业链条,促进经济转型;补链是指以价值链为核心,着力在补充产业链条上缺失的环节;延链是指基于对产业内部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剖析,延伸和拉长产业的价值;强链是指集中各方面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明确产业发展的精准方向和发力环节,深入挖掘关键环节的头部企业,形成产业链招商图谱。
当前工程建设企业普遍缺少产业导入能力,而在未来的片区综合开发领域的市场竞争中,产业导入能力将成为工程建设企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工程建设企业应及早打造自身的产业导入能力。建议招聘有丰富经验的招商人才,组建产业导入专业团队;同时成立产业研究院,与各行业专家广泛合作,开展相关产业的专项课题研究,为产业导入团队提供智力支持。产业导入团队在项目前期跟踪策划阶段,既与市场开发团队深入协作,以产业导入能力优势,助力市场开发团队获取优质项目。在项目运营阶段,产业导入团队精准产业导入,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同时扩大运营收益,提升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水平,实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双赢。
本文由慧朴精益建造发布,欢迎转发,若未开白名单,禁止平台以编辑版本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