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手册

经济增长逻辑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卢小涛



“十四五”,既是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建筑业战略转型的攻坚期。那么该如何来认识和理解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呢?

一、经济由高速增长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倒逼传统建筑行业快转型升级的最大背景。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png

图:高质量发展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和生态工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动力变革,关键是效率变革,主体是质量变革,其核心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匹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但另一方面,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的各类短板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诸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环境污染时有发生、能源消耗较大、创新能力不足、工资拖欠、工程款拖欠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在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必须予以消除,建筑行业必须寻求更加匹配高质量要义的发展道路。


二、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消费升级、绿色转型、健康经济、新基建、新服务、都市圈成为“双循环”背景下经济新增长点。

双循环下新经济增长点.png

图:双循环下新经济增长点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建筑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国内循环角度看,需要全流程设计,以及上下游企业有效沟通、精准对接。建筑领域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将使产业链不断跨维度打通。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到后续服务、衍生服务等各个阶段,在提升上下游企业配合度的同时,提效增值、节流开源,形成内部高水平产业链;要以信息化促工业化,则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深入渗透建筑领域各个分支,进行数字化转型,助力内部循环。国际循环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等领域需求不断释放,国内企业要不断锤炼产业链集成优势,抱团出海,稳步“走出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全球话语权。


三、“红利”变迁背景下,产业盈利空间被压缩,传统建筑企业亟需寻求管理红利与创新红利。

“红利”的变迁.png

图:“红利”的变迁

“红利”在近些年行业中出现的频次远大于它的最初定义。“红利”原指企业通过创收分配给除所有者之外的相关人员的福利。将“红利”理论用于产业分析可以窥见更加深层的经济增长逻辑。回顾我国各行业发展路径,就我国经济增长与行业之间的变化关系看,大致可以把“红利”分为三类:基础性红利、阶段性红利和未来红利。基础性红利——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优势,低廉的劳动力,中国抓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迅速实现了发展。但这一优势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现在的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这一红利正在加快向效率红利转变。阶段性红利——主要体现在土地红利、城市红利,在政策“放宽”后,生产潜能得到巨大释放,在地理位置优势的区域不断集聚,带来了房地产、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借助政策开放东风,助推了制造业的腾飞。未来性红利——主要体现在管理红利、创新红利,当人口规模、土地的边际效应递减的时候,可以看到房地产业、建筑业都转向向管理要效益,而同时可以看出善于创新的行业,如人工智能、自动化、智慧化、互联网、健康医疗等应运而生。相比较而言,留给建筑业的红利,已经没有多少,资质的改革、劳动大军的减少等都使得建筑业发展面临更多挑战。


四、建筑行业的竞争模式加速由项目间竞争向生态间竞争演变。

建筑企业竞争模式演变规律.png

图:建筑企业竞争模式演变规律

建筑企业的竞争,过去是项目间的,即围绕单个项目,重视项目上的投入,忽略企业管理。而现在逐步由产业链的竞争过渡到生态间的竞争。即,作为建筑企业,必须要寻求与更广泛的科研技术、规划策划与设计、各类相关供应商、政府机构、产业投资平台、运维平台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更高等级的一体化、立体化生态系统。以实现共同开发客户、变最初的“找项目”为“造项目”,共同实现进化。

“转型升级”无疑成为建筑企业“十四五”战略的重中之重,这里包括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由生产要素驱动向多样化驱动转型,由施工承包向一体化转型,由粗放向集约型、专业型、精细型转型等。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建筑企业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体设计,以战略为核心导向优化组织管控模式、业务运营流程及战略实施的支撑体系,迅速调整自身的节奏,找到构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途径,以有效应对来自外界的降维打击。

客服

电话客服

021-61997709

联系邮箱

hywit@hywit.com

反馈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