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巍
一、新基建的内涵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相对于传统基建,更强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改造,实现对产业的赋能。即:通过改善和优化产业的研发环境、制造环境和应用环境等,促进我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力争在国际上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发展持续演变。
目前,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主要集中在5G网络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其中:
5G网络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机房、供电、铁塔、管线的升级改造;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基础网络的建设;围绕5G的工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围绕物联网的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车联网的车、路、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机房楼、生产管理等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研发及产业建设项目等。
AI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AI芯片、智能化平台等基础研究/研发中心建设;AI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等。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等。
特高压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换流站建设、电气设备安装、变电站扩建等。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包括:充电场站、充电桩建设。
二、新基建的市场规模
新基建的市场规模庞大,“十四五”(2021-2025)期间投资总额将达到10.6万亿元,占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10%左右。其中:七大“新基建”核心领域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
5G基站建设: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5G基站建设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按照14亿人口计算,到2025年,中国的5G基站数量将达到约364万个,截止到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基站数已达到364.7万个,已完成预期目标,因此该领域预计将不会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围绕5G基站带来的相关基础设施升级预计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2022年,中国AI基础设施行业市场规模为1117.8亿元,按照每年39.98%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24年将达到2190亿元,2025年将达到3067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5-10年将依然处于技术与投资发展快速增长期。
工业互联网: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8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1467.6亿元人民币,市场增速达到34.7%。未来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218亿元,2025年将达到12778亿元。
特高压:"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达到3800亿元。其中:2024年和2025年预计至少核准开工4条直流线路,投资额有望达到1152亿元和1251亿元。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1.2万公里高铁铁路里程,其中:2021-2023年,我国高铁新增里程数约为7079公里,预计2024年将新增2820公里,2025年将新增2100公里,按照每公里投资1.1至2.1亿元计算,2024年投资额预计在3102亿元至5922亿元;2025年投资额预计在2310亿元至4410亿元之间。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34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21-2023年,我国新增轨道交通2829公里,预计2024年和2025年将新增570公里,按照每公里约7亿元的建设成本,预计投资额将达到3990亿元。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2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为372亿元,相比去年增长69%;2023年市场规模431亿元,增长率16%;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517亿元,增长率2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608亿元,增长率18%。
大数据中心:我国大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在持续增长,2021年为1500亿元;2022年为1900亿元;2023年为2407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048亿元。2025年将达到5952亿元。
三、新基建的政策梳理
新基建首次被提及是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接着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2022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新基建得到国家层面的更多重视,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围绕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全国多个地区自2020年起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引导新基建发展。例如,上海在完成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将提供更多机会给社会主体参与上海市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河南省发布《河南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5G基站累计数量、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智能充电桩数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等指标设立目标。福建省发布《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5G基站建设数量、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高性能计算峰值算力等提出了具体目标。
四、建筑企业如何进入新基建领域
1、做好政策与市场分析工作
建筑企业可以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持续关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理解新基建的发展方向和宏观布局,积极研究地方关于新基建的相关政策,明确各地关于新基建的重要发力点和建设领域。
做好市场分析,识别潜在的业务增长点。新基建建设领域广泛,建筑企业应评估好各地、各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同时应积极关注地方政府部门对新基建项目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2、找准业务切入点
建筑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禀赋能力,选择新基建中的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进行深耕,如专注于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或新能源发电设施的建设等。对于传统型建筑企业,可考虑与具有特定技术或当地市场优势的企业通过合作,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快速切入当地市场。
3、加强自身的技术升级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掌握与新基建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例如:适用于5G基站建设的快速施工技术,适用于数据中心的高效冷却系统,探索预制构件的智能制造等。
4、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
明确企业在新基建领域的品牌定位,如技术领先/创新者、绿色环保先锋等,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成功的新基建项目案例,展示企业的实力和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包括参加行业论坛、发布行业报告、社交媒体推广等,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小结
新基建作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发展态势和市场潜力不容忽视。新基建涵盖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应紧抓机遇、积极谋划,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