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何之 / 邱黎婧
1. 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思路
《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 “两点”是指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 “两地”“两高”是指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 “三个作用”是指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将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一区”,做特做优“两群”推动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以主城都市区为引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为支撑的“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
图:重庆市国土空间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示意图
● 主城都市区: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强化科技创新、现代服务、先进制造、国际交往等高端功能。提升主城新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推动适宜发展区域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载,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示范作用。
●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立足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丰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态,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 优化三大空间布局: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留足粮食安全的农业空间、建设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2. 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
重庆市规划构建集约紧凑的城镇空间,形成网络城镇群格局,并推动内陆开放、乡村振兴、城市更宜居、公共服务更优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城市韧性、绿色城市、高品位的文化设施和加强都市区轨道网络建设等多项重点任务,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市场潜力。
重庆市将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引导人口由渝东北、渝东南向主城都市区集聚,形成由超大城市引领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的网络城镇群格局。
网络化城镇群格局。中心城区是千万城市人口的超大城市;万州、江津、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建成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规划璧山、长寿、开州、云阳、黔江等24个中小城市和500个左右富有特色的小城镇。
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的网络城镇群格局。城市发展不摊大饼,不搞大填大挖、大拆大建,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加强战略“留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盘活存量空间,做优增量空间,创造更加集约紧凑、宜居适度的城镇空间。
开放通道:实现四向联通,对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联动国家主要城市群。
开放枢纽:依托重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交通方式,建设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国际铁路枢纽、国家公路枢纽。
开放平台:现有“1+2+7+9”国家级开放平台基础上,完善开放平台、开放口岸,推动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开放。“1”是指两江新区;“2”是指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7”是指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荣昌高新区、永川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万州经开区、长寿经开区;“9”是指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江津综合保税区、涪陵综合保税区、团结村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万州综合保税区、全国首个全城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引导乡村人口用地合理布局,促进乡村振兴。构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用好“金字”招牌,立足“田园”本质,做好“综合”文章,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建设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坚持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坚持节约集约、绿色低碳。
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圈。构建“街道公共服务圈”和“社区生活服务圈”,就近满足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健全多元住房供给结构,完善市场、保障两个体系,改善市民居住生活条件。
重庆市构建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均等化。做到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幼有所育。
重庆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针对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至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水土保持率不低于75%,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4900公顷。
水安全:总量控制、节水优先;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建设立体海绵城市。
重庆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综合高效利用。扎实有效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成品油:拓展成品油入渝渠道;煤炭:协调推进跨省区能源合作,构建多元化煤炭供保格局;天然气:加大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新能源: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力:加强本地电源建设,扩大外地入渝电力规模。
防地质灾害。基本消除已查明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威胁,有效控制中小型地质灾害威胁。
防洪抗旱。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构建“水安全保障可靠、生态景观良好、运行调度高效”的防洪抗旱减灾管控体系。
抗震。强化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灾害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抗御地震灾害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气象灾害防御。建成天地空立体气象监测网,基本气象要素观测实现分钟级全空间覆盖,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消防:建成陆地、地下、水域、空中“四位一体”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性消防救援保障体系,综合性消防救援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应急体系: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现代化的应急救援体系。规划布局重庆市应急指挥总部及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重大设施,统筹建设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顺应城市常年主导风向布局主干道和连续大型开敞空间。滨水临山地区建筑前低后高布局,将山风、河谷风引入城市。有条件的住宅区采用底层架空等形式改善局部通风条件。
建设舒适公共空间。拓展绿色空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46%。推进山城公园、立体绿化建设,构建绿色生态网络。营造街道空间城市建成区林荫路推广率85%,形成连续、遮荫、蔽雨的步行绿色空间。建好山城步道打造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
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完善市-区县-街镇-社村四级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至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体育强市。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打造西部国际医疗城,创建综合类别和各专科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网络化疫情防治体系,构建“市-区域-区县”三级疾控网络;构筑中心医院、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传染病救治网络。
重庆市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重庆音乐厅、重庆美术馆等十大文化设施,区县推动图书类、美术类、博物博览类、群众文化活动类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布局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让城乡更有“书香气、文化范”。
重庆市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都市快线)、城市轨道“四网融合”。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总里程约6100公里。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紧密联系周边的“1小时通勤圈”。
3. 建筑企业重庆市基建市场营销策略
结合上述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对计划在重庆市拓展基建工程承包业务的建筑企业提出以下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建筑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紧密跟踪重庆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及项目动态。通过对政策走向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精准把握市场机遇,提前布局。积极与重庆市及其下辖区县的发改委、住建委、交通委等政府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了解项目规划、立项、招标等关键信息,争取第一时间获取项目信息并参与竞标。
重庆市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理念。建筑企业在开展基建工程承包业务时应关注这些趋势,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筑企业应明确自己在重庆市基建市场中的定位。考虑到重庆市的国土空间规划,企业可以选择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如城市交通、水利、能源或生态保护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
● 城市交通领域:考虑到重庆市城市交通的特殊性(如山地城市、桥梁隧道多等),建筑企业可以重点研发和推广适用于山城特色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如轻轨、地铁、桥梁、隧道等建设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结合重庆市的生态保护目标,企业可以专注于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森林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实践,形成在生态保护领域的专业优势。
● 水利与能源领域:针对重庆市的水资源分布和能源需求特点,企业可以重点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水电站)、新能源开发(如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技术和服务。
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建筑企业在重庆市的基建市场中至关重要。企业应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各类活动和项目,了解政策动态和市场需求,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合作机会。同时,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与当地具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降低运营风险。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建筑企业的合作机会,引入外部资本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在重庆市基建市场的竞争力。
重庆市的基建市场注重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企业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按照既定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要求顺利推进。引入智能化技术,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增加客户粘性和市场份额。
通过承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精品工程,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品牌形象。结合重庆市的公益事业需求,积极参与或发起公益活动,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认可度。
参考资料:《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