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手册

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研判与经营策略(2024-2025年)

张何之 / 楚姣姣


1. 成渝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思路


《成渝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两中心两地”总体定位


●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立体开放通道,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培育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费业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目的地,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


●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发挥科教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创新环境优化,加强创新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资源集成,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 改革开放新高地: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科研体制、跨行政区经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依托南向、西向、东向大通道,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形成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地区。


●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大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



成渝地区将建设“一区四屏,一轴五带”


 “一区”四川盆地粮油主产区严格保护四川盆地粮油主产区,重点加强对成都平原、川中丘陵集中连片优质耕地的保护。


 “四屏”盆地周边四大生态屏障按照面上保护、上开发的原则,加强对岷山-邛崃山-凉山、米仓山-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等重点生态区的全面保护,切实筑牢盆周生态屏障。


 “一轴五带”成渝主轴和五大发展带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着力构筑成渝发展主轴,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相向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打造沿长江城市发展带、成德绵眉乐雅城市发展带、成遂南达-达南内自宜城市发展带、渝南绵城市发展带、达万黔城市发展带,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组群,推动南翼跨越、北翼振兴。



图片

图: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格局示意图




2. 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



成渝地区聚焦于交通、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旨在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功能。基建市场容量分析则基于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揭示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1. 夯实优质高效的农业空间



拓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空间:统筹布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在川渝平坝和浅丘地区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空间,建立多样复合的农业生产空间,建设大都市农产品供给保障区,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德眉资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

优化完善乡村振兴空间布局:统筹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空间。按照耕地和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乡村产业优化整合、协调布局,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导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塑造巴蜀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

推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用地整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开展耕、园、林、草等农用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强生态型土地整治,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探索农村闲置土地盘活机制,完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政策。



2.2. 建设宜居高效的城镇和产业空间



提升“双核”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双核”发展能级,发挥核心枢纽组织作用,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西部科学城等为载体,集聚高端功能。

推动“双圈”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重庆、成都2个现代化都市圈,推动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向都市圈疏解,培育郊区新城。

推动“两群”簇群化融合发展:培育成渝北翼、成渝南翼2个空间临近、市场高度一体化、要素充分流通的城镇组群,成为双圈外新的区域增长极。

构建多中心、多功能、网络化的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形成包括2个国家中心城市,12个区域中心城市,若干重要节点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世界级城市群。

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服务职能:重庆、成都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国际级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功能设施,加快完善国际组织机构、世界一流高校、国际体育中心、国际医疗中心等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落实大运会场馆、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世园会场馆等一批高能级、国际化的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推动建设国际化交往中心,形成服务成渝地区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区。

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服务能力:增加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高水平医院、高等院校、教育区布局,推动重大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布局大型综合剧院、会议会展、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设施,以及西部职业教育基地、西部博物馆、川西区域医疗中心等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服务区域的高等级公共服务中心。

补齐节点城市设施短板:综合考虑节点城市县域服务人口与返乡回流人口需求,培育一批专业化现代化县城,填补县级城市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服务设施短板,增加职业教育专类剧院、健身中心等设施建设,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能级和服务水平。



2.3. 完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



“西链陆海”: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补齐铁路货运短板,提升跨境通行效率。

“东接三群”:高铁直连直通强化与主要城市的客运联系,高效铁水联运,强化与沿海港口的货运联系。

“联通全球”:构建面向全球主要城市的航空圈和快货物流圈,面向国内主要城市的高铁圈。

共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以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为目标,规划形成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打造重庆、成都两个国际航空枢纽,完善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布局建设。

协同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畅通成渝中线、成达万、成自宜、渝万、渝昆、渝宜、渝西、重庆至黔江等高铁大通道;建设绵遂内、汉巴南、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重庆至遂宁等城际铁路;推进市域(郊)铁路;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

共同推进跨区域能源设施建设:共同推进川渝特高压、疆电入川渝、川南渝西天然气输送通道、陕西入川渝成品油通道等区域性能源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统筹推进四川省五横五纵及重庆市渝西、中部(川渝东北一体化)等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




3. 建筑企业成渝地区市场营销策略



结合上述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对计划在成渝地区拓展基建工程承包业务的建筑企业提出以下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3.1. 深入分析基建市场容量,精准对接基建重点



根据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综合评估基建市场的容量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应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成渝地区基建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态势,明确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在项目中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成渝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助力成渝地区构建高效、宜居的城镇空间。结合成渝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与产业升级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如产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设等。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聚焦成渝地区目标基建市场



聚焦成渝地区城镇和产业空间发展,特别是双核城市(重庆、成都)及都市圈内的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紧密跟踪成渝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项目竞标。重点关注成渝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升级,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提供全方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积极参与成渝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系统等,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保障。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如5G基站、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成渝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关注现代农业综合体和特色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3.3. 加强与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为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的基建市场,建筑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活动,了解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争取获得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组织,参与行业交流、论坛等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行业协会和组织搭建的平台,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成渝地区设立营销中心或办事处,构建覆盖主要城市的营销网络,方便与客户沟通交流。拓展合作伙伴关系,与当地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

参考资料:《成渝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


客服

电话客服

021-61997709

联系邮箱

hywit@hywit.com

反馈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