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手册

湖北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研判与经营策略(2024-2025年)

张何之 / 楚姣姣


1.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思路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围绕党中央赋予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提出“一极两区一高地”的国土空间定位。“一极”是指全国重要增长极;两区”是指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一高地”是指内陆开放新高地。到2035年,形成绿色繁荣、均衡有序、高品质和可持续的国土空间。



图片

图:湖北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图

湖北省将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形成“一核两极五廊多组团”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主”是指武汉城市圈;“两翼”是指“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一核”是指强化武汉核心引领;“两极”是指培育襄阳、宜昌形成两大新增长级;“五廊”是指形成汉宜、汉十、京广、襄宜城镇集聚发展廊道和十神恩绿色发展廊道;“多组团”是指打造10个联动发展组团。

湖北省将形成“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三江”是指以长江、汉江和清江为纽带,串联江汉湖群,打造三条生态廊道;“四屏”是指依托鄂西北秦巴山、鄂西南武陵山、鄂东北大别山、鄂东南幕阜山,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打造四大生态屏障;“千湖”是指加强湖库湿地保护与修复,打造水生态网络节点;“一平原”是指以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为重点,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打造国家级绿色粮仓。

图片

图:湖北省国土空间空间保护格局图


2. 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



湖北省重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修复,布局了一批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以县域为基础单元推动乡村振兴,优化现代产业和创新空间布局,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湖北省将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以支撑区域联动发展,并着重保障水资源平衡及水生态安全。



2.1.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



湖北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省系统布局一批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积极申报实施《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涉及湖北的重大工程。包括:鄂西北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生态修复、鄂西南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生态修复、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修复区生态修复、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综合修复区生态修复、鄂中北农林提升和水生态综合修复区生态修复、鄂东北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生态修复、江汉平原人居环境提升和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鄂东南幕阜山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生态修复,以及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



2.2. 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湖北省将大力提升生态系统弹回能力,以三江沿线、四山屏障为重点区域提升林地碳汇,以江河湖库为重点区域提升湿地碳汇,推进江汉平原、鄂北岗地等地保护性耕作提升农业碳汇,实施岩溶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升地质碳汇。



2.3. 以县域为单元促进乡村振兴



湖北省将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对农村地区建设活动引导和管控作用,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统筹布局。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村庄类型,分类引导乡村特色发展。构建功能完备的乡村生活圈,提高基础教育、基础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配置的效率。塑造独具荆楚魅力的乡村风貌,引导建设与村庄整体环境相协调的“荆楚派”特色民居建筑。



2.4. 优化现代产业和创新空间布局



合理布局现代产业集群。武汉城市圈重点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集聚区,“襄十随神”城市群重点布局汽车、装备、食品产业集聚区,“宜荆荆恩”城市群重点布局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高效保障创新空间。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支持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襄阳、宜昌区域性创新中心和一批创新型节点城市、县(市、区)、园区。培育创新生态圈和城市新型创新空间。

推进产业园区整合优化,以发展水平高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主体,对“小而散”的各类园区进行清理整合,形成“一区多园”。加强产业园区与城市服务功能的融合,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2.5.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支撑区域联动发展



湖北省将完善“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综合交通布局。其中,三枢纽包括: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宜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图片

图:湖北省国土空间综合交通布局图



2.6. 构建均衡普惠的城乡生活圈



湖北省将着力构建1小时都市生活圈,重点推进高等院校、三甲医院、会展中心、大型剧院、体育中心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协同布局和共建共享;构建30分钟城镇生活圈,高标准配置县城的生活服务设施,强化农业生产服务能力,提高中心镇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度;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保障15分钟步行可达,配备完善的教育、医疗、文体、商业、养老、邮政快递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2.7. 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



湖北省将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实施战略留白。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重点保障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用地。实施“亩产论英雄”,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空间复合利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控制引导空间秩序,优化城镇风貌,预留网络化生态廊道和通风廊道。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为主体的公园体系,提升人居环境。



2.8. 保障水资源平衡及水生态安全



湖北省将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建设引江补汉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引江补汉输水沿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四湖流域水系连通工程、荆南四河地区引水工程。



2.9. 优化应急设施空间布局



湖北省将优化地下空间利用,提升地震及人防安全保障能力。筹布局医疗应急和救援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检测、救治中心,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3. 建筑企业湖北省基建市场营销策略



结合上述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对计划在湖北省拓展基建工程承包业务的建筑企业提出以下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3.1. 紧密跟踪基建市场需求,发挥优势精准定位



深入研究湖北省基建市场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重点关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及“一核两极五廊多组团”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如交通网络构建、水资源保障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制定企业的项目跟踪清单和投标计划。建立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获取项目前期信息和政策支持。

针对湖北省的特定需求,分析湖北省内不同区域的基建需求差异,如山区生态修复、江河湖库水生态网络构建等,武汉城市圈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襄十随神城市群的汽车与装备产业集聚等。评估各类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和潜在利润。结合企业自身技术、管理和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在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展示企业在类似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专业能力,提升中标概率。



3.2.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



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和项目信息。与湖北省内的设计院、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寻求与湖北省内的大型企业和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承揽大型或复杂的基建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积极参与湖北省的PPP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创新合作模式,降低项目风险。



3.3. 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针对湖北省的特定需求,如水资源平衡、生态修复等,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加大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在基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项目前期咨询、设计优化、施工管理、后期维护等。

吸引和培养熟悉湖北市场、具备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才。组建多元化、高效协作的项目团队,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基建项目需求。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



3.4. 强化品牌建设、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专长和资源优势,明确在湖北省基建市场中的定位,如交通网络建设专家、生态环保建设领先者等。加强品牌宣传,展示企业在类似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高品质服务。积极参与湖北省的社会公益事业,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营。

参考资料:《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


客服

电话客服

021-61997709

联系邮箱

hywit@hywit.com

反馈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