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手册

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研判与经营策略(2024-2025年)

作者张何之 / 楚姣姣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宜居家园”的发展愿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开放包容智慧的宜居家园”的总体定位。



1.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思路

2035年前,广东省将以陆海统筹、对流促进、存量有限、品质提升总体思路,形成一核两级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及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

图片

图:广东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

“陆海统筹”是指坚持分类施策、陆海统筹,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分工明显、陆海优势互补、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实现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对流促进”是指推动“一核一带一区”跨区域要素流动,加强与周边省份、国家重要城市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存量优先”是指把挖潜存量空间资源放在国土开发利用的优先位置,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率利用。“品质提升”是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营育地域景观,塑造城乡美貌,彰显流域特色,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疏密有致、便利共享、活力多元的宜居家园。

“一核”即强化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两极”即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推动港产城有效衔接、联动协同,把东西两翼地区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多支点”即建设若干个重要发展支点。增强汕尾、阳江的战略支点功能,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增强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区地级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

“一链”即构建南部海洋生态保护链。以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海湾、海岛等要素为主体,加强陆海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修复。“两屏”即加强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和珠三角外围屏障整体保护。筑牢以南岭山地为核心的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和以山地、森林为主体的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强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多廊道”即形成通山达海的生态廊道网络系统。加强以重要河流水系和主要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




2. 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

广东总体经济强劲但各地市发展不均衡,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结合不同区域人口布局,重点加强水利、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


2.1. 人口布局


至2035年,广东省沿海经济带西翼人口数量预计达到1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0%;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预计大多88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90%;沿海经济带东翼人口数量预计达到18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75%;北部生态发展区人口数量预计达到15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5%。


图片

图:2035年广东省人口布局规划示意图



2.2. 万里碧道建设


至2025年,广东省计划建成7800公里碧道,全省重点河段骨干碧道网络基本成形;至2035年,广东省计划建成2.6万公里碧道,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

图片

图:广东万里碧道总体特色空间格局图



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省将建立“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对接国家综合交通骨干网布局,推进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形成综合立体、能力充分、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到2035年,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约28.2万公里。其中,铁路约1.1万公里,公路约24.5万公里,高等级航道1800公里,油气管道约950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5个、内河主要港口3个,民用运输机场15个,邮政快递枢纽11个。

图片

图:广东省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图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国、省道提质升级,提升县道、乡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覆盖率。加强城乡公交线路、站场、停车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布局,提高路网密度,合理分配道路空间资源。完善滨海旅游公路、南岭生态旅游公路、特色航道和陆岛码头等设施建设。

预留六大重要廊道:即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北部生态发展区高快速铁路、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鲜通道、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沪(深)广高速磁悬浮。

图片

图:广东省预留六大重要廊道示意图




2.4.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035年前,广东省在基础教育方面将实现城镇教育设施用地配置原则上不低于3平方米/人;基本医疗方面将实每个社区生活圈至少布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在基本养老方面规划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在园林绿化方面规划构建包括“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在内的品质公园体系,织密城市绿地网络,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为市民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防灾减灾方面规划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海洋灾害防治工程、防震减灾工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等,建成具备巨灾应对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的韧性安全广东。





3. 建筑企业广东省基建市场营销策略


建筑企业拓展广东省基建工程承包业务,需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积极进入与国家产业政策一致的业务领域;(2)选择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的项目标的;(3)优先选择专项债投向领域与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库的项目;(4)以新模式、新业态切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5)优化投融资能力,构建良好生态圈。

结合上述国土空间规划重点与基建市场容量分析,对计划在广东省拓展基建工程承包业务的建筑企业提出以下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3.1. 细分省内市场,精准定位经营布局


深入分析广东省内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差异化的市场拓展策略。

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庞大且城镇化率极高,意味着持续旺盛的基建市场需求。建筑企业应将该地区作为重点市场,专注于高端住宅、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高端建筑市场;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旧城改造、城中村重建等服务把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如地铁、高速公路、桥梁等。

图片

沿海经济带东翼和西翼的沿海经济带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较快,预示着未来有较大的建设空间。建筑企业可以考虑在这些区域投资布局,在西翼,关注港口物流、临港工业区的建设,提供仓储、厂房等建筑服务在东翼,利用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率提升的机会,发展住宅和配套商业设施沿海风光带和休闲旅游区的建设也是潜在的市场机会。

虽然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人口和城镇化率也在增长,但由于其生态保护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应谨慎进入北部生态发展区,可专注于生态旅游项目、绿色住宅和生态办公区的建设提供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工程解决方案,如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



3.2. 全面介入城市功能性与社会服务性项目


在教育领域,重点关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设施建设,提供实验室、图书馆等专业设施的建设服务。在医疗领域,参与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建设,注重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和洁净室施工。

结合广东省的养老服务需求,提供老年公寓、护理院等养老设施的建设服务。参与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设施的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积极参与城市公园、绿道等园林绿化项目的建设,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工程的解决方案和施工服务。



3.3. 升级产品与服务,打造细分市场竞争优势


针对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建筑企业应提供多样化的住宅产品,包括高层住宅、公寓、别墅等,同时注重绿色建筑和智能家居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商业和办公建筑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房屋建筑企业应提供现代化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和产业园区等解决方案。

随着广东省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将不断增加。市政建筑企业应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竞标和建设,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抓住水利建设机遇密切关注广东省碧道建设项目的规划和招标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投标策略。加强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研发,培养或引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碧道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针对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项目,建筑企业应提供从线路规划、站点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方位服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注重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的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环保型路面材料等。把握广东省沿海和内河航道升级的机会,提供航道疏浚、码头建设等服务。参与港口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整合港口与后方物流资源。关注民用机场的改扩建项目,特别是航站楼、飞机跑道等关键设施的建设。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包括地铁、轻轨等。



3.4.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在所有项目中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如绿色建材、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提供绿色建筑认证咨询和能效评估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利用BIM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手段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开发数字化平台,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探索与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共同开发新型工程承包业务模式。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 参考资料:《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



客服

电话客服

021-61997709

联系邮箱

hywit@hywit.com

反馈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