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滨
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标准化管理成为建筑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标准化体系,然而,标准化建设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化管理体系。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企业标准化持续优化的方法,并围绕内部管理、标杆企业、政策和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有效利用内部信息
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通过了ISO管理体系认证。在ISO管理体系中,管理评审是PDCA循环的重要一环,但很多企业却并不重视,仅仅流于形式主义。然而,如果能够有效运用管理评审这一活动,它将为标准化的管理提供丰富的改进意见。在管理评审中,将内外部信息的变化、客户的反馈、审核的结果等信息作为输入,对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优化标准化体系。这样,企业就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了管理评审,对其他的信息利用也可以有效改进标准化体系。例如,中建八局通过对以往诉讼信息的分析,发现造成诉讼最多的七类项目。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项目七不接的要求,并将其写入标准化手册中,以此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绩效。这种通过内部信息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内部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非常关键。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汇总和评估机制。同时,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反馈,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渠道,让信息流动畅通。
2.借鉴标杆企业管理经验
标杆企业拥有众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其他建筑企业深入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行业内标杆企业的深入研究,建筑企业可以发现其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并将适合自身企业的内容进行引用。这样的借鉴和学习,有助于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一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学习标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筑企业可以发现标杆企业在管理流程上更高效、更科学的做法,通过分析自身和标杆企业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优化的空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也可以学习标杆企业的先进工艺。标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采用了一些优化措施和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可能带来更高的质量、更快的施工速度,以及更节约的资源。通过学习和引用这些先进技术,建筑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项目执行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然而,建筑企业需要明确标杆企业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简单地模仿。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未必完全适用于其他企业。因此,建筑企业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将标杆企业的经验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改进方向。建筑企业还要不断融会贯通,持续创新。将标杆企业的经验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长期的稳健发展。
3.关注最新的政策和标准规范
建筑行业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政策和标准规范的改变可能导致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不再适用,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动态,及时跟进相关标准的更新,以确保企业的管理体系始终与最新的要求相符。如去年出台的GB 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对脚手架专项方案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包含了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脚手架类型选择、所用材料构配件类型及规格等十个方面,就需要建筑企业对相应的文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如果企业忽视了政策动态的跟进,可能会导致标准化体系出现滞后,无法及时应对新的法规要求,从而带来潜在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标准化持续改进是建筑企业标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在标准化体系的更新过程中,建筑企业也应该充分重视知识传承和培训工作。对于标准化体系的更新,往往需要员工具备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确保员工对新标准和法规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执行。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