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手册

“平急两用”建筑企业需重点关注哪些?

作者卢小涛


前不久,中国政治局很罕见的提出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新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一次新的变革,那么,“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考虑和意图?就建筑企业而言,应重点关注“平急两用”哪些方面呢?


图片

一、什么是“平急两用”?

图片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平时使用和应急使用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既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具体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的设施。例如,在郊区建设一些集休闲、娱乐、文化、科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平时可以吸引市民前往旅游度假,提供多元化的体验和服务;在遇到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综合体转变为隔离收治、救援物资储备、临时安置等功能的场所,为大城市提供有效的后方支撑。这既是对传统基建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已经饱和的问题。



图片

二、为什么推进“平急两用”?

图片



笔者认为“平急两用”的推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图片

一是大幅度提高

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图片

“平急两用”概念的提出,很显然是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平时的使用需求,但是在应急情况下,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却无法充分发挥。而“平急两用”这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则是在平时和应急情况下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对比三年疫情此点更为明显:过去城市中建设的休闲场所、文化场所等,因在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或风险上,缺乏系统性规划与设计,导致疫情爆发后大量病例无处安放,或因场所在闹市中而被周边群众抵制,或因缺乏合理的排水排污等系统而无法用来安置病员;而后各地纷纷上马建设“方舱”医院,更是仅围绕“新冠”而不计代价的全面铺开,结果是区域缺乏规划、农田被占,又因其功能过于单一,导致大量基础设施被限制,人财物大量浪费。从“平急两用”的根本目的看,既是对过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向的一次优化,也是三年疫情带来的教训与经验。


图片

二是显著改善、

完善城市功能

图片

当前,我国在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城市发展新导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化和数字化。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能源转型项目,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过去城市建设往往热衷于跑马圈地,热衷于都市圈、新城、经开区、开发区等系列建设,毫无疑问这些建设加快了城市化,但也带来了系列问题,比如城乡结合处更加混乱、市中心人口密度过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基础设施明显不足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住宅”“医疗”“教育”的代名词,而实际上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持续性、系统性,需要日常的人文关怀,也需要突发事件时的有效应对。

图片

通过建设“平急两用”设施,可以引导部分人口向郊区分流,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布局,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性。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郊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绿色低碳的旅游康养基地,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服务功能,更大程度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另外,“平急两用”有利于提升大城市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增加大城市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能力,为防控救援提供有力保障。在遇到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平急两用”设施转变为隔离收治、救援物资储备、临时安置等功能的场所,有效降低风险和损失。


图片

三是进一步增强

国家的安全防范能力

图片

当前,全球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各种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无法满足这种多变的安全需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会更好地应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

实质上,“平急两用”可以看作是“平战结合”战略方针的延续。197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国防工业发展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方针。使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结合发展,“两条腿”走路,为平战转换打下了基础、定下了基调。结合文件看,在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平急两用”设施,可以利用郊区的空间资源和生态优势,储备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应急物资、医疗器械、通信设备等,为防控救援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物流网络,实现应急资源的快速调度和运输,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图片

三、“平急两用”将释放哪些机会?

图片


图片

一是有助于推进城市

存量资源改造与再利用

图片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平急两用”实施中要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关设施。原来城市中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如文化宫、市民广场、市民公园、展览馆等,将极有可能在功能上进行适当改造与完善,通过合理的排水、空调、电力、装修、空间新增与改造等,一改此类设施过去单一的或休闲、或娱乐、或举办活动等功能,以储备、防控、应急、住宿等等拓展、重塑其功能体系。


图片

二是推动特大型城市

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图片

目前,符合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城市共有21个。即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特大城市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14城。预期这些城市尤其是其城郊地区,将会加快出现新型乡村社区、新型郊野功能区、新型特色小镇、多功能休闲区、康养基地等建设需求,便捷、休闲、文化等城市服务资源有望向此类区域加快倾斜。这种背景下,原来的城郊“烂尾楼”、待开发土地等也将有望迎来“解套”机会。


图片

三是有望在顶层设计领域

新增城市功能“保障区”

图片

相比较前两个机遇,新增“保障区”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就目前看,围绕“平急两用”如何推进,我国多数城市建设仍在探索中,尚未有一条可复制、可推广、标准化的路径可遵循。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调研与分析,笔者认为未来“平急两用”仍会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方针。

在实际推进中,会结合具体城市,甚至是城市中的不同行政区,在城市整体功能区分布与规划上,以“保障区”的形式展开,即针对城市中具体行政区的人口、地形、交通等,以不同应用场景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进而弥补或改进整个城市的功能。如建设“平急两用”综合物流枢纽、“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平急两用”乡村休闲综合体、“平急两用”高速服务区、“平急两用”乡村振兴区等。这些“保障区”将在最初的规划与设计上就将平时使用和应急使用有机结合。

有别于存量资源的改造与利用,“保障区”是围绕城市功能特点而全新打造的一个既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这些“保障区”既是对城市原有功能缺陷的弥补,也是对闲置用地、交通、景观等资源的整合利用。


图片

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投资

资金来源于哪里?

图片


当前公共基础设施大部分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投资,投资资金占比分别为21%和55%,社会民间其他资金占比仅11%。因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多由政府和国企主导,社会等民间资本参与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标准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平急两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未来,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将会围绕“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可以预见接下来各地有可能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出一批盈利前景好的项目,通过PPP等方式吸引各方资本参与。


图片

五、“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有哪些可行模式?

图片


“平急两用”改善的是城市功能,其建设对象在物理性质上有别于过去,但其基本属性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作为公共物品,如何形成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闭环机制,将仍是摆在各方面前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主要有DBFO(设计-承建-投资-运营)、TOT(转让--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三种模式,以及PPP(公私合伙制)模式(主要是前三种模式的综合用,不是一种单纯的经营模式)。而在过去的十五年间,PPP模式在国内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据笔者掌握的数据,进入运营期诸多PPP模式下的项目往往都面临着运营困难的窘境。未来,要加快推进“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若仍采用PPP模式,此类项目对于民间资本可能仍吸引力不足。在笔者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平急两用”设施中,既有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也有应对“急”时所需,也因此有别于过去纯粹的公共基础设施。针对“平急两用”设施,可探索开发商业用途、规划急用场景,通过运营型收入及政府采购、税费补贴、应急资金补偿等方式实现“闭环”。

当然,“平急两用”型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平”时与“急”时的关系,严防资本无序渗透,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多数城市尚在探索中,相信各地很快会推出更加详细的政策,期待与您有更多的探讨。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


客服

电话客服

021-61997709

联系邮箱

hywit@hywit.com

反馈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