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手册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如何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作者:胡海明

一、明大势


从国家政策来看,中央明确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2023年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强调2023年将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从地方政府来看,政府负债持续上升且隐形债务压力较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4万亿元,专项债务20.7万亿元,加上25.6万亿元中央政府国债,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合计超60万亿元;自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名义经济增速的7.8%,导致负债率攀升、债务风险不断累积。显性债务方面,截至2022年末,青海政府债务总额为3044亿元,负债率为84.3%,贵州政府债务总额达12470亿元,负债率为61.89%,两省份均超过政府负债率警戒线60%,且贵州政府已经陷入无力还债的困境,吉林、甘肃、天津、海南四省市政府负债率均突破50%,仅江苏、上海与广东三省市政府负债率低于20%,31省市平均负债率约为29%,比2021年26.5%提升2.5个百分点;隐形债务方面,2022年有19个省市地区的城投平台有息债超过1万亿元,31省市平均广义负债率高达75%,其中天津、贵州、甘肃、青海广义负债率均超过100%,分别为138%、135%、121%和106%,反映地方土地隐形债务压力较大。截至2022年末,天津政府债务率超过200%且增幅最大,吉林、云南、辽宁、贵州、黑龙江、福建、重庆、青海等省份政府债务率超过150%,河北、海南、广西、内蒙古、湖南、山东、甘肃、湖北、河南、新疆、安徽等省份政府债务率超过120%警戒线,山西、江苏、上海、西藏等省份政府债务率低于100%。

从行业发展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放缓。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5年的8.6%持续下滑至2020年2.7%,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暖达到4.9%,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9%,与2021年持平,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呈现下滑态势,其中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0%,比2021年增速下滑14.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态势明显;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到9.4%,比2021年增速增长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增长。2019-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稳步提升,但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311979.84亿元,同比增长6.45%,比2021年增速下滑4.55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呈现下滑态势。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自2014年达到最高值3.63%后持续下滑至2022年的2.68%,比2021年降低率0.21个百分点,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从市场情况来看,投资类项目数量与规模呈现下滑态势。2017年-2021年,中标PPP项目数量与规模呈现下滑趋势,2022年中标PPP项目1271个,项目规模25081亿元,相比2021年有所回升,但中标项目数量与规模远远低于2020年;2022年农业、城镇综合开发、市政工程、能源等行业中标PPP项目数量与规模,相比2021年均呈现增长趋势。与2021相比,2022年福建、内蒙古、甘肃中标PPP项目数量增长100%及以上,且项目规模增长440%以上;浙江、江苏中标PPP项目数量增长40%以上,且项目规模增长240%以上;湖北、河北、黑龙江中标PPP项目数量增长25%以上,且项目规模增长100%以上;四川、山西、贵州、陕西、广西、宁夏、江西等省份中标PPP项目数量增长但项目规模呈现下滑态势。2021-2022年,EPC+F和ABO等投资类项目中标数量与规模呈上升趋势,总计中标项目710项,项目规模26612亿元,其中ABO项目中标仅21项,项目规模仅1637亿元,占比较低;从EPC+F类(EPC+F、EPC+F+O、股权投资+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区域来看,四川、山东、河南、广东、河北、云南、浙江等地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四川、山东两地规模超过4000亿元且项目数量超过100个;从EPC+F类项目中标行业来看,城镇综合开发项目数量363个,项目规模23572亿元,交通运输项目数量193个,项目规模6322亿元,市政工程项目数量144亿元,项目规模153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数量47个,项目规模1383亿元,水利建设项目数量15个,项目规模915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数量48个,项目规模774亿元,能源项目数量17个,项目规模428亿元。


二、防风险

聚焦核心主责主业。一是优先投入各项资源到核心主业,精做专做大做强核心主业,提升核心主业管理效率,提升核心主业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成本竞争力等,提升核心主业市场占有率,确保核心主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稳固核心主业市场第一梯队,奠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是在核心主业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可通过核心主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延伸拓展相关多元业务,或整建制引进成熟企业的管理团队发展相关多元业务,相关多元业务与核心主业关联性要强,相关多元业务领域不易过多且应适度拓展,作为核心主业经营规模底线的支撑,适度控制相关多元业务的发展速度,降低相关多元业务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经营规模底线。三是在企业资源禀赋足够的前提下,适度探索战略性新兴业务,选择与核心主业相关且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业务,战略性新兴业务领域不易探索过多,严格控制战略性新兴业务的发展速度与占比,通过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拓展战略性新兴业务,降低战略性新兴业务经营风险,探索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坚守市场经营底线。一是强化标前调查评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市场经营底线标准(如垫资额度大、履约处罚额度大、付款周期长等),对业主资信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通过规划、咨询等前端机构获取项目基本情况,并对项目进行现场踏勘,进行投标立项评估,杜绝质量不高、违背市场经营底线的项目,对不符合市场经营底线的项目原则上放弃投标。二是强化投标商务策划,加强标前成本测算,明确不平衡报价策略,策划签证、变更或优化相关措施,对项目实施团队进行交底,确保项目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效益风险是强化承包合同评估明确承包合同各类风险条款及其应对措施,坚守市场经营底线,通过合同条款谈判,降低垫资额度,降低处罚额度,缩短付款周期,降低经营风险,与业主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且违背市场经营底线的项目原则上放弃中标资格。

640 (2).png

谨慎承接投资项目一是控制投资额度结合企业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经营现金流与融资情况等,保持合理的投资力度,严格控制投资额度,原则上不得超额度投资。二是优化投资方向重点投向投资条件好、业主资信好、投资额度小、投资效益高的核心主业项目,以联合投资为主拓展,分散核心主业投资风险;原则上不独立投资或牵头投资、以联合投资或参与投资等方式探索拓展投资条件好且业主资信好的相关多元业务、战略性新兴业务投资项目,严格控制相关多元业务、战略性新兴业务投资额度占比,降低相关多元或战略性新兴业务投资风险。三是创新投资合作模式从严从紧控制控股类、周期长、投资大的PPP项目,全面降低PPP投资项目占比与投资规模,探索BOOT、DBFOT、BOO、ROT、TOT、TOO、EOD、TOD、XOD等新投资合作模式;适度提升F+EPC类投资项目占比,探索投资人+EPC、股权+EPC、基金LP+EPC、F+EPC、EPC+F、EPC+F+O、股权+施工总承包等新投资合作模式,通过投资合作模式创新,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维护企业经营效益。四是加强投资决策整合内外部资源,组建专业投资项目评估小组或引入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建立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项目交易模式、回报机制、退出机制、综合利润、合法合规性、政府财政能力、企业资本金承贷压力等方面的研究与风险评估,对投资项目市场开发、投资策划、投资决策提供专业意见,提升投资决策正确性,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五是加强投资项目退出通过项目转让、股权转让、股权收益权转让、资产证券化、增资扩股、基础设施类REITS等方式,及时盘活处理存量资产;积极与业主单位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接,推进投资项目完工后审计确认,建立投资项目回购激励机制,推进具备条件的投资项目尽快回购或移交回收工程款,降低投资项目经营风险。
优化业绩考核体系。切实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破除“经营规模至上、先做大再做强”的理念,坚持“规模底线、效益效率至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效率型转变,从注重短期绩效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不考核新签合同额指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指标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指标稳步提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保持稳定,其它各项管理指标(如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新兴业务占比、重点城市占比、高质量项目占比、项目平均利润率等)占比不超过10%,引导各单位高质量发展,避免出现追求多元业务发展而丢失核心主业市场、追求大体量项目而忽视项目经济效益等现象。

三、促落实

在市场竞争日益恶化且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竞争优劣势破除“经营规模至上、先做大再做强”的理念,坚持“规模底线、效益效率至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聚焦核心主责主业,坚守市场经营底线,谨慎承接投资项目,优化业绩考核体系,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强化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严格落实经营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落实经营风险防范措施,全面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推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转发,禁止以本文编辑版本转载,如需转载请与【慧朴精益建造】微信公众号联系开白名单,021-61997709




客服

电话客服

021-61997709

联系邮箱

hywit@hywit.com

反馈

置顶